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8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历史: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 ...

(38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历史: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

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问题一: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异与同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希腊的古风到古典时代不仅在时间上大体相当,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发财致富和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王大庆《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解读这一段论述中的以下观点。(10分)

①从人的社会地位变迁的角度说明“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②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明“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探究问题二:近代主权国家意识和中外交往

清政府长期以来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邦”,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的中外交往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兼管外事的中央机构一礼部和理藩院是管理“藩属之邦”的机构。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的观念;认识到欧洲列强实际上构成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于列强并峙之中,中国不但不足以称“万邦宗主”,平起平坐也难以达到。有识之士开始用新词代替“夷”字,对于西方国家或称“外国”,或称“西洋”。外交文书中也以“大清国”和“大英国”“大法因”等对应。(据李斌著《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从清前期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10分)

 

 

探究问题三:拓展新中国的国际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历经曲折,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上表中的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3)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的背景、政策和意义。(8分)

(如果选答一个以上的时段作答,只按作答的第一项评分)

 

探究问题四:世界经济体系与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次大战以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4)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③是               。简要说明该组织的宗旨、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10分)

 

 

(1)①春秋战国: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2分)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地位,为公民参与政治创造了条件。(2分) ②春秋战国: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3分,任意一点可得2分)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人文精神兴起;出现了苏格拉底等一批重要的思想家。(3分,任意一点可得2分)    (2)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认识到各国均为主权国家。(4分。如果学生回答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与各国平等交往亦可。若回答从天朝上国转向面向世界、认识世界、与世界各国交往之类可得2分) 原因:对外战争的失败,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深入。(4分) 评价:肯定其进步意义,言之成理即可。(2分)    (3)A.背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2分。若学生回答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政策得1分。) 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与苏联建交结盟。(2分) 意义: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2分) B.背景: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广大亚非国家的独立。(2分,任意一点即可) 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2分) C.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 政策:对外开放。(2分)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2分,如果学生回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可加分,但本问不得超过4分。) 意义: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分,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言之成理即可)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2分,名称不准确不得给分;填写“世界贸易组织”或WTO不得给分) 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3分)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3分) 后来演变为世界贸易组织。(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国的兴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回答22、23题。

1.近代以来,日本从希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企图成为世界的主角,经历了两次兴衰浮沉。下列各项属于日本第二次崛起原因的是                    

①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度  

②“冷战”格局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③通过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发展      

④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其发展过程中,改革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政党是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回答20、21题。

1.某校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右图海报。下列各项适合出现在海报上“内容”一栏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英国的两党及其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

B.美国两党对垒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英国的两党制促进了君主立宪的形成

D.美国的两党制及其对独立战争的影响

2.民国初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捍卫阶级利益,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保国会的成立推动预备立宪运动的出现

B.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C.国民党为反对袁世凯专制发动二次革命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北伐战争开始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迪金森在《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中指出:“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受“美国的爱国者”的影响,英国出现了 

①辉格党与托利党轮流执政       ②“光荣革命”结束君主专制

③要求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④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回答17、18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提出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

B.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建国后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的票证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至90年代初取消。对这一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条件

B.促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D.反映了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

诗歌等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回答15、16题。

1.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徒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2.下为北京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它反映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和扶植傀儡政权

B.“预备立宪”实行和皇族内阁建立

C.民权平等的体现和民初政局的混乱

D.帝制的倾覆和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