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回答有关问题:

⑴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分)

⑵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4分)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4分)

 

⑴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2分) 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2分) ⑵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2分) 思想根源:继承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西方的民主思想。(2分) ⑶发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该问得分不超过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请回答:

⑴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2分)

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⑶指出上述认识给我国经济思想带来的变化。(2分)

 

查看答案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查看答案

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的成就是: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民间风俗画的发展 ④草书的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