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 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英国政治史》
材料三 “不过在从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政变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叶,这一百多年间,英国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度还远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可言,议会的地位上升了,但是议会的成份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议会还一直把持在土地贵族.王权的手里,贵族们独霸议会的这个局面是从中世纪一直沿袭下来的。1688年的妥协,并没有改变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
——程西梅
材料四 1832年6月,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法。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1832年以后,英国议会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走上了完全经济自由的道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通过.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并实行单议席选区制。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到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3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变革的认识。(2分)
阅读秦朝.西汉.元朝三代相关图片,回答问题。
(1)据图一说明秦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地方管理?(1分)这一制度有何特点?(2分)
(2)据图二,西汉初年地方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存在什么弊端?(2分)
后来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管理?(1分)
(3)据图三,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对地方管理实行什么制度?(1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1分)
(4)结合图一.二.三,扼要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1分)
前一段,因格鲁吉亚冲突,美俄关系空前紧张。双方领导人言辞强硬,军事上各有动作,美国军舰进入黑海,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巡航拉美。有人说,俄美之间将步入一种“新冷战”关系。但有人认为,用“新冷战”描述当前的美俄关系似不准确,冷战时代的时空毕竟不是今日的时空。之所以说“不准确”,下面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现在不存在直接对抗的两大意识形态体系
B.现在不存在两大军事集团的直接对峙
C.俄罗斯目前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不成挑战
D.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由于苏联的解体导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贝克的话反映了
A.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自二战后达到最高峰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苏联在国家出现严重困难进行改革的时候却使苏联走向了解体。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表现在 ( )
①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②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③提出对外政策的“新思维”
④主张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民主党人奥巴马在美国国会大厦西侧的露天平台上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那么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对他所拥有权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②军队的总司令,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
③有权提名并经过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④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