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历史纪年方法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3世纪晚期
②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农历己丑年
④民国三十三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
1520 |
1600 |
1670 |
1700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5.25 |
8.25 |
13.5 |
17.0 |
21.0 |
27.5 |
51.0 |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人口向城市不断移动,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麻生《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产生了一种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6分)
(3)对照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特点。(1分)
(4)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英两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当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何启示?(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
——《环球时报》(2002年3月18日)
材料二:要清除妨害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自由流通,势将减少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额的障碍;要通过发展产业组织,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罗斯福的坚决反对者,报业大王赫斯特说“新政”就是苛政(RawDeal);不是榨取富人(SoaktheRich),而是榨取成功者(SoaktheSuccessful)。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约翰·根室说他所听到的关于“新政”的最好定义,是说“那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另外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环球时报》(2002年3月1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呈什么趋势?(2分)
(3)材料三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4)你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材料二:下列两幅图分别是清朝(左下图)和民国时期(右下图)的妇女绣花鞋
材料三:20多年前,“毛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一)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见图二、图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3分)并分析其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运动为中国近代民俗的演变开辟了道路?(2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由毛氏中山装”到多姿多彩服饰的变化原因。(4分)
(4)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