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邀请一学者作报告,报告主题如图海报。
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上的有:
①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②雅典工商业发展为欧洲近代经济奠定基础
③柏拉图思想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④罗马法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文件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c.都打破丁世袭特权 D.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二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材料三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4分)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4分)
(3)分析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7分)
请回答:
(1)国际联盟为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了哪些措施? (3分)
(2)《国联盟约》和《非战公约》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基本宗旨上有何异同?(6分)
(3)《非战公约》的签署有何积极意义?(3分)
(4)为什么《国际盟约》和《非战公约》都不能真正的维护和平?(5分)
阅读以下两幅德国地图,回答问题:(14分)
图6 1919年6月的德国疆界 图7 二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
根据上图请回答:
(1)对比两图,德国的版图在二战前发生了许多变化。请指出3个变化的地方(3分)。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4分)?
(2)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共同的做法?为什么?(2分)
(3)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9年间)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3分)
(4)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问题,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
——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5分)
(2)概括材料二中日本在二战期间侵华原因的观点。(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2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