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服从,而只是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核心,指出其与专制理论不同的根本原因。(8分)
(2)17世纪以来民主思想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指出其表现。(7分)
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7分)
(2)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8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
材料一 72、S73。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四个监测点的编号分别为S11、S71、S72、S73
材料二 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3)
监测点 |
样本数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S11 |
724 |
0.162 |
0.010 |
0.062 |
S71 |
724 |
0.162 |
0.006 |
0.057 |
S72 |
725 |
0.178 |
0.012 |
0.061 |
S73 |
725 |
0.220 |
0.011 |
0.074 |
材料三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临测点 |
林地 |
草地 |
建筑用地 |
裸地 |
水体 |
其他 |
S11 |
38.6 |
14.13 |
12.33 |
11.25 |
23.69 |
2.24 |
S71 |
47.7 |
11.81 |
9.33 |
5.43 |
25.73 |
4.03 |
S72 |
51.8 |
10.65 |
9.86 |
7.75 |
19.94 |
3.55 |
S73 |
31.7 |
24.83 |
16.95 |
12.37 |
14.15 |
1.93 |
材料四 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图(提示:东南风的风向角为135-165度)和PM10月平均浓度与月降雨强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4分)
(2)分析S11点的6~7月PM10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3分)
(3)根据以上分析,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2010年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下图是2010年03月19日08时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G表示高气压中心、D表示低气压中心,图中天气系统以约500km/日的速度向偏东方向移动。
(1)依图判断该时段我国云、贵、川、桂等地的旱情能否缓解并说明理由。(3分)
(2)旱灾造成的影响有哪些?(3分)
(3)此次旱灾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应怎么做才能在以后避免或减少类似的灾情?(4分)
(37分)世博会是工业化潮流的产物,历次世博会无一不是各个时段工业文明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主题”概念首次被引入芝加哥世博会中。“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主题”,通过展出寻求问题的解决。此后,世博会均确立主题。以下为近40年来世博会的部分主题:
年份 |
国家 |
举办地 |
主题 |
1974 |
美国 |
斯波坎 |
无污染的进步 |
1975 |
日本 |
冲绳 |
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
1982 |
美国 |
诺克斯维尔 |
能源推动世界 |
1984 |
美国 |
新奥尔良 |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
1985 |
日本 |
筑波 |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
1990 |
日本 |
大阪 |
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
1999 |
中国 |
云南 |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
2005 |
日本 |
爱知县 |
自然的智慧 |
2010 |
中国 |
上海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材料二 据新华社内罗毕2010年2月12日电: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l2日称赞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认为这一主题凸显了主办方浓厚的环保意识………施泰纳认为,上海世博会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催生环保新理念。“这让我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的涌现,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也会如此。”
材料三 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 据美国得克萨斯州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美国历史》载:尽管在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但曼彻斯特仍保留着乡村的环境。商人们在城市的住宅里,人们喜欢在里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上航行……当曼彻斯特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之一时,即19世纪左右,这些场景改变了,许多地方工厂和仓库替代了私人家庭,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污染严重以至于被描写成“流动着肥料的水灾”。
据新华网北京2010年3月3日《综述:英德老工业区“生死变迁”启示录》: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容曼彻斯特,如今它则成功转型,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上世纪60年代初,制造业在曼城经济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0%左右,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就急剧降至20%上下。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为84%,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则急剧降至1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曼彻斯特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以体育为例,2002年曼彻斯特成功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使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此后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奠定了基础,使曼城获得世界“最佳体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也使其体育旅游和观赛收入大幅增加。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40年来世博会主题有何共同之处?(3分)
(2)材料二中阿希姆·施泰纳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其依据是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历史原因。(14分)
(4)材料四中英国著名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如何看待发生在曼彻斯特的变化的?(15分)
(30分)材料一:2010年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无论是4695元/平方米的均价,还是全年房价涨24%、平均每平方米上涨813元的涨幅,都创出了历史新高。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地方GDP的50%来自房地产,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靠出卖土地,土地价格猛增,增加了住房成本;中高收入者加大房地产投资,中低收入者受盲目从众心理的影响也纷纷买房,导致房价上涨。
2010年3月5日上午9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住房问题时提出四项措施: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住房涨价的原因,从资源配置基本手段角度分析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要求。(14分)
材料二: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屋拆迁应运而生,由此产生的问题日益凸显,暴力拆迁,极端对抗……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2010年1月30日,国务院公布“新拆迁条例”征求意见稿,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新拆迁条例”在许多方面有所调整:
|
新拆迁条例(征求意见稿) |
旧拆迁条例 |
名称变化 |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
部分内容变化 |
强制拆迁 |
强行拆迁 |
为公共利益方可拆迁 |
没有界定公共利益拆迁 |
|
明确规定先补偿,后拆迁 |
没有具体规定补偿程序 |
|
明确禁止暴力征收,禁止断水、断电、断气 |
没有禁止暴力征收 |
注: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在拆迁问题上如何实现政府与群众的“同频共振”?(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