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一)至图(二)的转变,显示出何种意义?( )
A.门阀政治的兴盛 B.取才任官有客观标准
C.寒门上升 D.君主权力强化,走向中央集权
图为一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请问这位老师正在介绍那一朝代中央政制的特色?( )
A.汉代的三公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宋代的三司制 D.明代的内阁制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通判负责监督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D.参知政事行使财权
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呼。”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元朝设 ( )
A.行中书省 B.三省制 C.中书省 D.内阁制
唐朝科举制规定“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
①有一定的资格限制 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③体现了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 ④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