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

请回答:

(1)     材料二与材料一对比,相同的主张是什么?适应了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5分)

(2)     材料二比材料一又有哪些重要发展,其积极意义何在?(6分)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的‘掘墓人’”

(3)黄宗羲对中国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  这种设计的历史缺陷何在?造成这种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分)

 

(1)同: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分)适应时代: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确立和巩固封建统治,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发展农耕经济的需要,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以及经济发展。(4分) (2)发展:鼓吹天人感应;一方面强调君权神授,为皇权专制确立神学依据,另一方面要求天子循天道,施仁政,有利限制君权,抑制暴政。对巩固大一统和稳定统治秩序有积极作用。 (3)政治设计:扩大相权,限制君权;学校议政决断是非;历史缺陷:实质是修补封建专制,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 缺陷根本原因: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未成长为真正的阶级力量。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8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未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3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材料四 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以来,孔子思想在中国一直是国家的主流思想。l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由盛转衰,中国一些学者反思后认为,是孔子思想造成了中国的落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更激烈地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的声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跌到了谷底。

                               ——《孔子在中国声望达到百年来最高点》(新华网)

(5)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以来孔子声望“跌到了谷底”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五  韩国不仅现代化程度较高,也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政府不仅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而且通过风俗礼仪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

(6)据材料概括韩国政府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这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4分)

 

查看答案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社会环境的影响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查看答案

战国诸子著作中屡见“不夺农时”、“不违农时”的提法,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齐民要术》把“耕田”列为第一卷,却无专篇讨论天时。《陈旉农书》将“天时之宜”列为第四篇,将“地势之宜”“耕耨之宜”置于其前。到明清农学著作之中,“人”之主观能动被强调到过去从来没有的高度。这种变化主要源自于

A.天人关系认识深化人本主义觉醒        B.生产发展、技术水平进步

C.人口剧增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减弱      D.农书官方化,科学精神锐减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反思和批判旧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言论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有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皆贼也  ③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④无民而君不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批判,包含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①男女平等       ②人民主权       ③工商皆本      ④实行“众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