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中国政治统一与文明连续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制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史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说的“贵族政体”是指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次科技革命的结晶都总会在当时的世博会上亮相,昭示新时代的来临。160年的世博历史表明,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还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与文明的真实记录。
——《世界博览会与科技创新》
【材料二】 1851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展出了如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等等…… 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电话、留声机、电报等;1878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电灯、汽油驱动的汽车以及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等划时代的发明……1900年巴黎世博会出现了电影;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的发明和应用,使其成为此届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
【材料三】 世博组委会在怎样增加就业方面下足了功夫。扩大世博会的建设规模…… 想方设法增加服务项目……组委会还通过延续世博会的举办时间,增加参观人数,创造就业机会。
—— 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材料四】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世界博览会上将汇聚交融全球多元科技,集中展现人类利用科技创新,共同演绎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是科技创新支撑城市低碳发展的充分展现。
——《上海世博会与低碳科技》
(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能够“昭示新时代的来临”的产品都有哪些?(4分)他们分别昭示了什么时代?(4分)
(2)根据材料三,1933年美国世博会“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将会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1)材料中“不幸趋势的转向”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包括哪些内容?(6分)
(3)中国的“再次开放”与第一次开放相比较,有何新的特点?(5分)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开放”的认识。(4分)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旧唐书》卷48
【材料二】唐人吕志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宋代“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宋代增城人崔世明,试有司连黜,放弃科举,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
——资料来自《宋书》等
【材料三】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限制的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的。(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