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诟汝? 问: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西汉时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人定胜天 B.君权神授 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