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絍,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W$w#w..c.o*m

——《墨子》卷八

材料二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窑址更是遍及全省各地。唐五代时期,浙江青瓷空前繁荣,越窑生产的精品被称为“秘色瓷”,被诗人誉为“千峰翠色”、“捩翠融青”、“嫩荷涵露”、“古镜破苔”,其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越窑日趋衰落,龙泉窑成为“民窑之巨擘”。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更成为当今世界热门藏品。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三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 、“告缗”。“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  汉代晁错  

材料四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征?(3分)

简述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6分)

 

 

 

(3)材料三反映汉代对“贾人”实行什么政策,晁错的理由是什么?(5分)

 

 

(4)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6分)

W$w#w..c.o*m

 

 

 

(1)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④以个体农民私有制为唯一基础(3分,任意3点) 影响:小农经济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资料基本归农民所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4分,每点2分) (2)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多:经营模式多元,产品种类繁多;精:工艺先进,产品精美;远:走向世界,影响深远。(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建议在“久”、“多”、“精”、“远”四个字上给分。) (3)政策:抑商政策。(1分) 理由:商人不如农工辛苦,获利甚多,不利于对农业发展;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分) (4)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1分)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1分)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以大国自居,施恩与藩属);(2分)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W$w#w..c.o*m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

材料二  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三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 ……《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材料四  民族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之间的差别可以分为结构性差别和文化性差别两类。结构性差别就是指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别,……世界上许多民族之间爆发的冲突都是由结构性差别扩大成群体性冲突的。……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差别,(注:西部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民族分裂分子常常恶意地夸大这种差距,并且歪曲差距产生的原因,使之成为引起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切实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交往,在各族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宗教观念、国家观念和公民观念,从而夯实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7·5”事件改变不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大局》2009.07.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该材料反映出此制度的哪些特点?(8分)

 

 

 

(2)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所述制度在主要目的上的共同之处。(8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4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从长远看,要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应该做好哪些工作?(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A. 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C. 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         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查看答案

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        C. 君主专制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