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奉命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溥,耕桑并耦,渔盐滋生。……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此地原为红毛所居,无时不在贪涎,亦必乘隙以图。”材料中的“此地”在“征讨”之后
A.隶属于行省管辖 B.设置地方自治机构
C.归属巡检司管辖 D.建立省级行政机构
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D.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山东、磊名等路(路:地方行政单位)猛安谋克户之民,不亲稼穑,尽令汉人佃莳(shì,佃种)取租而已。”此材料蕴含信息的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契丹人进入了中原地区 ②开始采用了封建剥削方式 ③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 ④民族压迫实质是阶级压迫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说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墨家、儒家
C.儒家、道家 D.法家、道家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诗中提到“草市”最早出现于
A.秦朝 B.六朝 C.唐朝 D.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