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了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一批著作,这里的“志”是指
A.抒发救国抱负的书籍 B.中国传统的记事文章或书籍
C.历史地理专著 D.介绍西方知识的著作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 间 |
内 容 |
1862年 |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
1863年 |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
1866年 |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
1867年 |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
1887年 |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
1872—1875年 |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学问应当分天文、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5分)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3分)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材料二 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壮。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中吸取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为流行。……西夏已是任用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
(1)概括指出唐宋文化各自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形成的原因。(10分)
(2)概括指出两宋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呈现的差异性并分析形成的原因。(8分)
(3)概要指出从唐宋文化特点的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重要启示。(2分)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证。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证明中国已成为市场化国家
C.表明中国出现招商引资的股份制经营方式
D.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活跃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以下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
B.外国廉价商品输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主要动力
D.中国人以农耕文明的眼光看待工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