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3分)
(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怎样的斗争?(4分)其结果如何?(2分)说明了什么?(4分)
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2分)为什么?(5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概括。其涵义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控制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个政党的革命纲领?后来该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民主义的评价。(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作者是谁?(1分)他提出什么思想主张?(2分)
(2) 曾国藩是什么派别的重要代表?(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主张。
(2分)
(3) 谁发表《变法通议》?(1分)他认为变法的根本措施是什么?(2
分)
(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向西方学习”问题的认识。(3分)
辛亥革命前,中国同盟会发动的影响最大的起义是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906年12月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会上,章炳麟发表演说“以前的革命,俗称强盗结义,现在的革命,俗称秀才造反。”章炳麟所说的“秀才”指
A.地主阶级的洋务派 B.地主阶级的顽固派
C.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D.资产阶级的革命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