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同学收集整理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数据:
年份 |
1966—1967 |
1967—1968 |
1972—1973 |
1974—1975 |
比上年增长 |
-9.6% |
-4.2% |
9.2% |
11.9% |
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1971年后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③周恩来、邓小平纠“左”有助于经济的恢复
④“文革”主要在政治领域,对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右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土地改革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工商业改造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早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 外国资本 C. 封建官府 D. 地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