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 … 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观点是什么。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0世纪90年代,为促进上海和长江流域地区进一步发展,中国采取的措施是
A.设沿海开放城市 B.设经济技术开发区
C.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发开放浦东
下列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对内投资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C.经济特区的设立使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
A.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B.解决商品不足的问题
C.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
B.实行以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D.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