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这段话实际否定的是                      

A.西周时期形成的分封制                 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

C.统一货币的制度                       D.西汉郡国并行制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故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所依据的标准最早是何时产生的?                                     

A.春秋战国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丞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废丞相造成了皇权不断强化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政府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都形成了专制集权的社会

 

查看答案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选项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实行郡县制    B.废丞相、设内阁    C.实行宗法制    D.设军机处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2分)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法治有哪些先决条件?(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2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材料二  明治六年(1873)日本共有小学12580所(其中公立8000余所,私立4500余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46%。到了1907年,日本人就已经能使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同一年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

材料三  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材料四  和洋(大和与西洋)文明冲突深入到中层甚至深层。欧化主义风潮中,“全盘西化”论铺天盖地,对日本文化是全面否定;反之,出现复古思潮,兴起国粹保存运动,大肆猛烈地攻击欧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敕语》无不体现出和洋文明冲突、融合所凝聚的二重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4分)跟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教育发展的成效。(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结合材料四与相关知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