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D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B.民族资本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中国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强国

 

 

查看答案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施行仁政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实录》

(1)材料一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世宗(雍正帝)的观点。(4分)

(2)尽管封建社会长期推行抑制手工业的政策,但还是取得了辉煌成就。请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成就各一例。(3分)

(3)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农、工、商三者的关系?(3分)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