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购货证和购粮证,票证的流行说明我国当时
①实行计划供应体制 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
③购销矛盾非常突出 ④城乡差别逐步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右图是画家古元的作品《鞍山钢铁厂的修复》,参加1954年第一届全国版画展和新中国版画巡展,这幅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①我国“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③全行业公私合营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往者,忧世之士亦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后来他们认为“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列强侵华的放松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抵制洋货的胜利
洋务企业的开始创办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都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B、得到当时中国政府的支持
C、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D、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