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材料二 美国《独立宣言》声称:“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政府才得以建立于人类之中,而且必须被社统治者同意,才能获得其正当权力。”
材料三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示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不得有其他差别。第十七条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四 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3分)
(2)根据材料二,《独立宣言》认为主权归属于谁?(1分)这段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哪些重要观点,(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颁布《人权宣言》的经济原因,(1分)并推断《人权宣言》批判的对象。(1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指出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分)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近代中国的哪部宪法?(1分)从袁世凯的这种言论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2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领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度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徒。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垒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四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井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领布的条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2分)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2分)
(3)材料三、四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认识。(2分)
反饥俄、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属于
A.中共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 B.知识分子的反蒋爱国运动
C.国统区人民自发的争取民主的运动 D.民主党派发动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19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的表现有
①工人掀起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斗争 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③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建立 ④第二国际诞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求政治民主和国家独立富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革命阵营中建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掘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掌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乏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