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一位外国友人问你“The Water can carry a boat ,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是中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你的正确回答是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B、周王室衰微,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
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
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兴衰说明了一个道理:一国的振兴和强大靠的是制度性创新,英国从500年前开始崛起,就是因为它在许多关键时刻站在历史的前沿,创造了历史的未来。
——摘自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村料二 游行队伍中有来自新南威尔士的骑兵……加拿大的轻骑兵……驻纳塔尔的皇家苏格兰龙骑兵卫队……比卡内尔的骆驼骑兵……北婆罗洲割取敌人首级做战利品的迪雅克人……香港的中国警察……马来人、僧伽罗人,以及来自尼日尔和黄金海岸的豪萨人……
——摘自《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材料三 挪罗齐在担任(印度)国大党主席时致辞说,从宪政改革走向代议制“这新的一课”,“我们是仅仅靠自由的英国文明之光在亚洲专制主义的黑暗中学到的”。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阅读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崛起与哪些“制度性创新”有关?(2分)英国历史上是如何进行这些“制度性创新”的?(6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发展的哪一历史阶段?推动英国走入这一历史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的崛起对世界历史的影响。(5分)
(1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令就学日本,时(1902)年十七矣……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上有名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
——章太炎《邹容传》
材料二 一些倾向共和的华人组成一个叫“福字敢死队”的团体,在几处热闹地段大声疾呼,一面痛斥留辫者之奴性不改,一面拦住拖辫人,交与剪刀令其自剪。
——王淼《民国初年上海滩剪辫趣闻》
材料三 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对他的弟子觉得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啦!”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默然。
——海天、肖炜《学生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与“福字敢死也会”剪人辫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辜鸿铭说“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不“那么好剪”?(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来“同学脑袋里的辫子”是如何剪去的?(4分)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摘自《孟子》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君主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君主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熹常谓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如……余皆可见,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与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立其本也。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董仲舒与朱熹对“正君心”看法的一致之处。(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董仲舒观点的主要差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3)朱熹的著作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在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