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张三及第后,在中央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的工作,当时他应该任职于 A.中...

唐代张三及第后,在中央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的工作,当时他应该任职于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较秦始皇统治时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   ②形成“中朝”“外朝”体制

③建立对地方高官的监察制度             ④确定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商周的制度区别很大

B.夏商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C.商朝的政治制度源于周代

D.商周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  宋仁宗(1022-106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加增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各自面临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2分)孝文帝、王安石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4分)

(2)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统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知识。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二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 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法国历史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目的有哪些?(6分)

(2)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在具体实施上有何不同?(6分)

(3)材料二中“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三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四  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  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