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和1871年日本“废藩置县”的相似作用有
A.巩固了封建地主的统治 |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C.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
D.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
19世纪德意志统一的主要动力是
A.统治阶级的野心勃勃 |
B.人民群众的强列呼声 |
C.经济发展的强列要求 |
D.民族意识的日益高涨 |
美国在工业革命中采用推广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的生产方法。这种生产方法对美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最大作用是
A.提高了机器的质量 |
B.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
C.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
D.便利了设备更新 |
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机器发明:
①珍妮纺纱机 ②水力织布机 ③骡机 ④蒸汽机车 ⑤改良蒸汽机 ⑥轮船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③②⑤⑥④ |
C.①③②④⑥⑤ |
D.①②③⑤④⑥ |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请回答:
(1)任意列举出三个为开辟新航路作出贡献的航海家。
(2)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通过一场什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从而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
根据下列材料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材料二: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地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也相当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巨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罗斯福总统采用怎样的模式来应对经济危机?
(2)根据材料一、二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你认为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对此,苏联有那三位领导人先后进行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