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在2008年首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纵论儒学发展。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孔子诞于中国,儒学属于世界。下列说法不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儒学对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B.儒家的“贵贱有序”等主张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
C.儒家思想可以为化解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
D.儒学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北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两例(4分),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4分)
(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3)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2分)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4分)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3分)
(2)柳宗元对秦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