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三:阅读以下图片 (1)请将汉朝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地方用字母标注在图...

材料三:阅读以下图片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请将汉朝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地方用字母标注在图片二中(A代表汉朝,B

代表唐朝)。并举一例汉代和唐代与欧洲文明之间友好关系的事件。(4分)

材料四:华夏文明在16世纪以后经历了特殊的发展变化过程。一方面,人类文明史上

这棵“最长寿的”文明“老树”,在连续、未间断地发展了五千年后仍然绽出新枝,并继续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进行着频繁的交往,表现出一个强势文明特有的生命力。另一方面,18世纪末叶以后,这个古老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材料四所说“频繁交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近代前期(1840年

—1919年)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简要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咄咄逼人”的西方工业文

明的?(6分)

材料五: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

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  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用。……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提升3~4倍。

第四次中东战争于1973年10月26日全都结束了……埃及总统萨达特在1977年11月,做出了史无前例的举动——前往以色列访问,成为了第一个访问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这同时也等于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国家的油战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在强

调文明多元化和民族化的今天,你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应如何相处?(4分)

 

(1)汉代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唐代最远到达波斯湾。(2分)举例:汉代:166年大秦王派使者来中国,把礼物送给汉桓帝;唐代: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对中国影响很大(2分)  (2)现象:“西学东渐”(2分) 应对挑战:①开明地主阶级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力图挽救统治危机,开始了经济、国防、教育近代化的历程。(2分)②民族资产阶级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文明成果,通过维新改良、民主革命及掀起新文化运动力图改造封建专制制度,谋求民主政治,开始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4分) (3)影响:加速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束;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滞涨阶段;增强了产油国的经济实力。(4分。答出两点可以得4分。) 认识:历史上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各个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有宽容心态理解和尊重人类社会不同文明等。(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0分)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新一轮教育改革即将启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论语》载:“君子不器。”意思就说,作为君子,不应该只是成为一种器物,而是能成为多种器物,也就是说应该成为通才。不仅如此,而且要求这个通才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又有“君子谋道不谋食”的古训。这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教育和古代君子的不懈追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基础。(4分)

 

材料二    洋务运动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改革教育的历史背景。洋务派在人才

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方面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冲击?(8分)

   材料三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10分)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到2000年,我们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普九”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13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陈至立

    (4)材料四完成的战略目标具体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了不起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查看答案

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的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C.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D.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重新崛起

 

查看答案

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的话:“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都彼此竞争。……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撕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从事战争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和德国的矛盾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矛盾

B.欧洲矛盾重重使战争成为一种常态的现象

C.因为经济利益的冲突使英德矛盾变得尖锐

D.德国与英国不值得为商业利益而进行战争

 

查看答案

《大国崛起》中引用陈晓律先生的一段话:“……变革的压力来自外部,而不是本国自身

发展的必然结果;变革是由精英阶层推动的,自上而下进行的;在变革当中,国家政权起到

了异乎寻常的作用。而建立一个愿意推动变革的强大的政权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上述内容阐述的历史符合近代的:

A.俄国    B.德国 C.意大利       D.日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