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
A.周王室完全失去约束诸侯的权利 B.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遭破坏
C.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D.诸侯王的势力已超过周王室
上海经历了近代城市的产生、发展到当今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
材料一 1845年,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称《上海租地章程》),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1854年,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外滩、南京路、大世界……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不仅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也是一座著名的国际都市。
材料二 上海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高,…既有开展对外贸易的经验,又有进行对内协作的网络,经济效益较好,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水陆交通都很便利,……可以同世界各国进行交往,……科学教育也比较发达,集中了许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对外开展经济贸易的经验。
上海的开放,进一步发展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的工作……会带来某些先进技术或先进的管理经验。……促使沿海城市的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国家吸收更多的外汇。……采用先进技术与科学经营管理方法的,……使沿海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推动全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的需要而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对内地也有借鉴作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租界建立的背景。分析近代上海的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双重影响。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上海作为首批开放城市的原因,分析其重大意义。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民生问题是自古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大力提倡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所以,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建筑,还把太子举行冠礼的日子从二月改到十月。另外,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大旱,他下诏免当年租赋。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治国的指导思想及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关注民生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依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关注民生的具体做法。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中各类“白领”的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1950-1970年,在美国,制造业中的中级经理人员增加了23%,同期,服务业的经理人员和中央和地方政权机关的中级官员几乎增加了2、2倍。材料主要说明了
①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②高福利政策促使贫富悬殊缓解
③经济发展促使管理的科学发展 ④二战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制度,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现象。这一政策源于
A.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社会化 B. 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C. 二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 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