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瑞士著名的国际法学者瓦特尔在1758年发表的《国际法》中说:“均势的核心意义是妥...

瑞士著名的国际法学者瓦特尔在1758年发表的《国际法》中说:“均势的核心意义是妥协安排国际事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居于至高无上的主宰、支配他国的地位。”1907年,英国外交部在克劳备忘录中谈到:“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均势,把自己的力量加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但是总是加在一边以抵制某一时期内最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治霸权。这几乎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真理。”英国“均势”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A.参加反法同盟,                     B.巴黎和会上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C.英法俄组成协约国                   D.与法国联合,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战中,德军参谋长毛奇对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毛奇的这句话应该说于

A.马恩河战役后                       B.凡尔登战役后

C.索姆河战役后                       D.日德兰海战后

 

查看答案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C.赢得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我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由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法国某启蒙思想家的名著

材料二 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杰斐逊

材料三 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时,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

                         ——潘恩《常识》

材料四 我们认为下列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

                                                          ——美国《独立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源于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著作?(4分)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1分)

(3)材料三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其依据何在?(4分)

(4)材料中阐述的北美独立的理由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1988年,“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斯多德

材料四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材料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问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斯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4分)

(4)结合材料四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