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 D.驱除了外来势力的入侵
下图为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画中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B.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C.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28年某月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
①结束割据统一全国②穷奢极欲大兴土木③焚书坑儒控制思想④大权独揽强化皇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19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该条约是哪次战争的结局?(1分)简述该条约的主要内容。(4分)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
(3)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请根据恩格
斯的观点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2分)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