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C.英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多国参与了条约的签订
D.列强互相承认了在华利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
下列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始终没有完全摆脱血缘宗法的影响
B.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开始解体于秦朝
C.封建中央集权的核心内容是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D.元朝、清朝时期,中央集权相对减弱
“……(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