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地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查看答案

假如你是17世纪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的某印刷业家族的一员,为该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受雇后,你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荷属东印度这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因素         B、商业因素        C、文化因素         D、外交因素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具备了

A、宗教动力         B、社会根源        C、客观条件        D、交通条件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反抗的历史。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农民起义频率频发生,但制度的稳定性却不受影响,在几千年漫长的时间里,“治”多于“乱”,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裂,直到现代化成为全民的共识之后,才大乱而大治,为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环境。

——钱乘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依据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3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4分)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的结果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请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努力。(4分)

 

查看答案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4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2分)

(4)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4分)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