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6分)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6分)

 

 

(1)内涵:“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 官制度;(4分) 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4分) (2)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扩大行政人员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行政效率提高;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或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考试选官有利公平公正。(6分) (3)变法必从设学堂开始,设学堂必从废科举开始。(或废科举,设新式学堂)(2分) 原因:科举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律是统治阶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10分)

材料一: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秦律》有哪些进步?(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特点?(2分)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分)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元朝行省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这种趋势对我们今天省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1959午阿拉法特与战友阿布·杰哈德等人成立了“法塔赫”组织,积极开展抗击以色列的斗争。“法”、“塔”、“赫”分别是三个阿拉伯词语的音译词的第一个字,这三个阿拉伯词语的中文意思是(    )

A.“巴勒斯坦”、“解放”、“运动”    B.“民主”、“自由”、“平等”

C.“武装斗争”、“独立”、“耶路撒冷”  D.“反犹”、“和平”、“重建家园”

 

查看答案

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未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查看答案

下表内容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图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B. 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C.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D. 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