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云、贵、川等地,史称“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是
A.打破了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 B.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C.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
C.正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右图是一历史爱好者在贵州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为这幅照片选择一个主题词,你会选择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