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列两幅剧照并阅读材料
材料一 《摩登时代》 材料二 《等待戈多》
材料三 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从思想内容来说,它们几乎都是表现所谓“现代人的困惑”,即表现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那种陌生、孤独痛苦情绪。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他们一方面对腐朽、丑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悲观失望,另一方面又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格格不入,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深陷迷途,他们的内心充满难以名状的迷惘、困惑。现代派文学正是这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上的著名演员是谁?(1分)该演员的演出风格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
(2)材料二的作品属于哪一流派?(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6分)
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双百”方针的一个很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自由讨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
“某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以上个人履历反映了:
A.《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其受教育权利
B.“教育大革命”对其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C.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为他的人生转折提供了机遇
D.作为学者访问美国得益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
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是指( )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文革”时期 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
电影《高考 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