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期,未经考试而“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时人讽刺这种现象“补阙连年载,拾遗平斗量”。这种现象表明
A.武则天反对科举制 |
B.武则天夸大自己的政绩 |
C.科举制不能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
D.武则天不拘一格广揽天下人才 |
钱穆在《国学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能够说明唐代“委员制”的有
①宰相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②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③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
④ 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春秋末年,某思想家曾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长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这话表明他
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 |
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 |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
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 |
战国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秦统一的经济基础,该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
B.芍陂 |
C.都江堰 |
D.灵渠 |
关于我国青铜器表述正确的是
①夏朝青铜器发现尚少
②商朝青铜器供王公贵族使用
③西周趋向生活化
④春秋被铁器取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3分)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6分)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9分)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