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坚持台湾问题是国内问题,不同于朝鲜问题。并大胆起用郑氏降将施琅进剿台湾,举朝认为施琅“去必叛”,康熙帝仍坚信施琅“熟悉彼地利、海寇情形”,力排众议
起用施琅。澎湖之战后,郑克塽投降,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该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熙帝具有超人的胆略和见识
B.统一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
C.清朝的版图最终奠定
D.施琅忠君爱国
忽必烈在《中统建元诏》中称:“朕获缵旧服,载扩丕图,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可自庚申年(1260年)五月十九日,建元为中统元年。”此举表明蒙古政权
A.统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转移 B.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按照中原文化改造体制 D.放弃了游牧文明
唐大中九年卢求在《成都记序》中对扬州、益州进行了比较:“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日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下列与“其”繁盛密切相关的是
A.大运河的开通 B.南诏的影响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都江堰的作用
《礼记·乐记》中写道:“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下列史实能体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的是
A.“楚辞”的创作 B.《霓裳羽衣舞》的编创
C.《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D.《马赛曲》的问世
试从选官制度的角度分析西汉武帝鼎盛局面和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的原因,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谈谈你的感想体会。(12分)
(1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高营建的住宅,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于平房,一干佣人居于群房。粮仓、磨房、碾房、粉房、油坊、棺寿房等多在群厢,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1988年1月13日,修葺一新的牟氏庄园经国务院批准,憋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庄园全面对外开放,短短十几年间,观光旅游者已超过六百万人次。
材料二 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赵、魏)之民到秦开荒,使秦国的荒地迅速得到开垦。
——《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
——(南朝梁)沈约:《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的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6分)
(3)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具体表现。(6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