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这是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该诗歌所表现的文学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繁,动乱不已
C.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D. 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神追求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观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 B.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C.观看卓别林的电影作品 D.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发明了水力织布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改良了蒸汽机 D.研制了发电机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萌发 D. 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185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