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情景一: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① 滇 平 |
②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
③瀚 海 |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
观察以上两个情景,回答以下问题: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 (2分)
(2)参照情景一,请为情景二拟定一个主题。(2分)
(3)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分)
(4)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3分)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2分)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4分)从两次改革的成效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阅读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围绕如何治理国家的言论:(10分)
材料一: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材料四: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补。
——以上均摘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言论分别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学派?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核心分别是什么?(8分)
(2)作为新时代热血青年,假如你有机会从政,你如何看待上述主张?(2分)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这是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该诗歌所表现的文学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繁,动乱不已
C.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D. 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神追求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观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 B.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C.观看卓别林的电影作品 D.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