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取作商贾。”这首唐诗不能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象是

A.商人众多  B.商业繁荣    C.农村破败,土地荒芜   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

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

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查看答案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拉图主张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应该是“正义”,为此设计了“理想国”。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奴隶不算人,没有任何权利。奴隶主和自由民才有公民权,所有十岁以上的公民都要送到乡下,进行普及教育。但他们是分成严格等级的。第一等级是“护国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在他们身上加入了黄金,他们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负责监护国家和处理政事。第二等级是“保国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加入了白银,他们也是统治者,负责抵御敌人,保卫国家。第三等级是“供养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加入了铜和铁,他们是农民、手艺人和生意人,他们的任务是用产品去供养前两种人。柏拉图认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三种人必须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并要在管理阶层和军队里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

材料二:柏拉图书札有这样一段自白:“……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莫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材料三:孔子主张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的关键在于“举贤人”,他提出了一个理想贤人的标准,就是“内圣外王”。

请同答:

(1) 阅读材料一指出《理想国》的中心议题是什么?“国家”的前提又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的理论有何异同?(9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转化成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什么?(4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战时期列宁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巩固苏维埃政权?战后,使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又是得益于哪种政策?这一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有何特点?(6分)

(3)阅读材料三归纳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影响。(3分)

(4)指出上述人物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一致性。(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