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取作商贾。”这首唐诗不能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象是
A.商人众多 B.商业繁荣 C.农村破败,土地荒芜 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
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
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拉图主张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应该是“正义”,为此设计了“理想国”。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奴隶不算人,没有任何权利。奴隶主和自由民才有公民权,所有十岁以上的公民都要送到乡下,进行普及教育。但他们是分成严格等级的。第一等级是“护国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在他们身上加入了黄金,他们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负责监护国家和处理政事。第二等级是“保国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加入了白银,他们也是统治者,负责抵御敌人,保卫国家。第三等级是“供养者”,老天在铸造他们时加入了铜和铁,他们是农民、手艺人和生意人,他们的任务是用产品去供养前两种人。柏拉图认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三种人必须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并要在管理阶层和军队里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
材料二:柏拉图书札有这样一段自白:“……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莫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材料三:孔子主张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的关键在于“举贤人”,他提出了一个理想贤人的标准,就是“内圣外王”。
请同答:
(1) 阅读材料一指出《理想国》的中心议题是什么?“国家”的前提又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的理论有何异同?(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