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12分) 材料一 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

阅读下列材料: ( 12分)

材料一  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1912年1月27日报道。

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中华革命军借款”“总计二百七十万元”,其中“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写道:“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

                    ——1916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

材料三: “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1925年孙中山《家事遗书》

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报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借款?(2分)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四对孙中山的评价,《大公报》前后的评价可以看出当时一般中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通过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金钱观?(4分)

 

 

(4)对于材料四中“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结合我们纪念伟人应采取的真正态度加以评价。(2分)

 

 

(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讨伐袁世凯的军费。(2分) (2)材料一:孙中山假借革命进行敛财,贪生怕死之辈。材料四;孙中山是为民、爱民、信民的真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国父。(2分)反映了民众由不理解孙中山革命,到理解孙中山由衷的敬佩和爱戴的过程。(2分) (3)孙中山先生借钱革命,不置产业,不留钱财给家人后代。(4分) (4)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是要学习中山先生爱民信民的精神,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切勿扰民。材料作者所表达观点确实有道理。(2分) 【解析】本题以孙中山先生在革命中的借款,以及当时《大公报》的报道和孙中山《家事遗嘱》作为材料,意在设计一条线索,从革命时代到逝世,孙中山的金钱观财产观,并由此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题眼是通过伟人的金钱观,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考察学生的从材料中准确获取信息能力、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17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5分)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4分)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这种趋势对我们今天省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有何启示?(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 16分)

材料一    右图:秦朝政治结构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                                

——伯利克里 《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 N 。佩弗《远东》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秦朝政治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分别是什么? (4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分)

 

(3)比较雅典民主政治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相同点和本质上的不同点。( 4 分)

 

(4)材料四“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指什么?(2分)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

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 3分)

 

 

查看答案

在中外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简述图l和图2人物分别对理想中的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2) 概括图3人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伟大贡献。(4分)

 

(3)图4人物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受孙中山“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的勉励,后两度出国留学,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他打破了两个“洋神话”,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请回答:李四光打破了哪两个“洋神话”?(2分)

 

(4)你在学习上述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到哪些积极的人生态度?(2分)

 

 

查看答案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形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

C.为商业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    D.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

 

查看答案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