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朝诗人张籍作诗写道:“边城暮雨燕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

唐朝诗人张籍作诗写道:“边城暮雨燕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该诗反映了         

A.唐朝长安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B.唐朝安西地区丝织业高度发达

C.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景象           D.白银成为唐朝普遍流通的货币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高一某班组织知识竞赛,从课文中摘录了部分文字,请按文字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排列顺序: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以牛田”

A.④①②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的需要,最突出地、最尖锐地反映到粮食问题上来……1917年就开始闹饥荒了。1918年1月,粮食部门只采购到计划采购量的21.8%;2、3两月只采购到计划采购量的36.5%;4月只采购到14.1%;5月只采购到12.2%”……富农拒绝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出售粮食,投机贩卖和黑市贸易猖獗。”

——叶书宗《苏联的革命与建设》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1分)由此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达到了什么目的?(1分)   

 

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1920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1分)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1921年列宁实施的“围攻的方法”是指什么?(2分)它在农业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4)据材料三中“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围攻的方法”的实质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10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于什么事件之后?(1分)请列举两位与此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1分)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材料二中,图5、图6的广泛使用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2分)

 

材料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材料三中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分)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分)他们对世界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4)试概括上述材料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3分)

 

查看答案

(10分)福州名门望族——“龙山刘氏”是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鼎盛时期拥有电气公司、电话公司、铁工厂、制冰厂等20多家企业,几乎控制着当时福州城民族工商业的命脉,被福州百姓誉为“电光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期,福州开辟商埠之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企业……1910年,刘家5兄弟把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的大笔收入与他人合股创建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开办时股本定为12万元。 

(1)据材料一,指出“电光刘”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二:1911年福州电气公司电灯用户234户,电灯数2998盏;1924年电灯用户11743户,电灯数64953盏。公司起先仅限于提供生活照明用电,1920年前后,逐渐扩充到提供生产动力用电。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规模也不断扩大。

(2)据材料二指出“电光刘”在1911年至1924年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1939年,日寇飞机疯狂轰炸福州,电气公司先后8次被炸,发电所损失严重。1941年福州沦陷,财产损失严重。到抗战后期,公司库存材料几乎荡然无存。企业满目疮痍。……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大官大员带头窃电,反动军警、特务更是明目张胆地抢电。此外,苛捐杂税也压得人喘不过气。1947年。通货膨胀更加剧烈,物价狂涨。给电气公司以毁灭性的打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互联网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电光刘”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的两大障碍是什么?(2分)

 

(4)简要概括以上材料给你的启示?(2分)

 

查看答案

(10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天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生产方式?(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制定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1分)

 

材料二: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裁:“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运进来。”

——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出什么新现象?(2分)

 

材料三:“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清廷于1897年诏令兴农学,翻译农学书籍……次年,清政府谕令各省设立“农务局”,掌管督课农务事宜,决定在学堂中设立农学科”。

——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

(3)据材料三列举晚清政府农业政策的新变化。(2分)

材料四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对农树经济体制进行怎样的改革?(2分)它的推行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