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
图6中所示经济成分发展的两次高峰均得益于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自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很长时期都是“以俄为师”。中国共产党在下列活动中带有自身创新特点的是:
①南昌起义 ②遵义会议
③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建国初的工业化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④⑤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