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

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设”。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摘自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的科普作《枪炮、病菌和钢铁》:“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该材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病菌在西欧殖民扩张中是第一“杀手”

B.西欧殖民者非常野蛮残暴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高度重视“旧大陆来的病菌”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

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

 

查看答案

图6中所示经济成分发展的两次高峰均得益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