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原因?(4分)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试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3分)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主要目的。(3分)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2分)

 

(1)文化交流传播;巩固国家统一。(4分)由繁到简。(1分) (2)不认同。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3分,仅给出结论不给分.)  (3)目的:(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建立民主政治要求;(政治上)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思想上)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思想启蒙。(3分)态度:抛弃民族虚无主义(抛弃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珍爱传统文化等也可)。(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和影响等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在行政和艺术上的繁荣一样,南宋也是令人激动的技术创新时期……在农业、制造业和运输方面,在以前的基础上,迅速研制出大量新式工具和机器:用于耕种和脱粒;用于提水(抽水机);用于纺织纤维的梳毛、纺纱和织布……所有这一切很像18世纪的欧洲:商业化、城市化、扩大的市场(包括海外市场)、增长的需求。因此,发明新机器和改进其他手段,就成了提高生产力的既关键又刺激的措施。这些进展有可能导致中国发生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和它应有的一切深远影响吗?我们将永远无法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蒙古人的进犯把这一切都打断了。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时    期

中    国

欧    洲

10-15世纪(宋元到明初)

印刷、火药、指南针、远洋航海技术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明中期)

《本草纲目》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17世纪(明后期到清初)

《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

天文望远镜、近代化学、力学、解析几何、血液循环学说

18-19世纪中(清)

 

蒸汽机、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进化论

材料三  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文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一188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3分)

(3)雨果29岁时英国科学家的一项划时代的重大发现是什么?(2分)列举这项重大发现“生气勃勃地发展为奇妙有用的东西”两例(名称和发明者)。(2分)

(4)当时中国成了“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中西方科技上的差异最终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有可能通过电视为民众所了解的是

A.俄国沙皇政府被推翻               B.贝多芬指挥的音乐演奏会

C.尼克松和肯尼迪进行竞选辩论       D.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进行试飞

 

查看答案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查看答案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能“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A.《唐璜》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向日葵》

 

查看答案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指反映了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成就是

A.经典力学理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狭义相对论                       D.量子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