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5,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清朝政...

(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5,完成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一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清朝政府同英、法等国订约,允许华工出洋,跟着出现华人出国的热潮,及至1893年(光绪十九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旧规,出国的人员骤增,纷纷进入美洲、非洲、澳洲,南洋地近中国,更是华人奔赴的处所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五十年中,华人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流入南洋各地。

  ——《亚太地方文献研究论文集》

材料二

1938年10月10日,来自南洋各地的45个华侨团体的代表L64人,聚集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大礼堂,举行“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  ……大会发表“宣言》,号召广大爱国侨胞:“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吾人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

(l)“准许华工出国”条款出自哪一条约?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五十年华人移居南洋的原因。(8分)

 

(2)“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此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什么?(8分)

 

(3)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人移居南洋产主的重要影响。(4分)

 

(4)图5区域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简述其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12分)

 

(5)简述南海海洋资源的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题。(8分)

 

材料三    海南处在连接东南亚和东亚的交通要冲,是必经的海上通道。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建设,海南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如洋浦保税港区和海口综合保税区经过20年的发展后,其航运条件、保税条件和基础条件已经得到极大地提升,逐渐成为航运中。、物流中,U和出口加工基地。为了充分发挥海南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201 0年1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关专家认为《意见》的出台将使海南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用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以此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角度,说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理论依据。(10分)

 

(7)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海南融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10分)

 

 

(1)中英、中法《北京条约》;(2分) 清政府准许华工出国;清政府废除海禁;南洋地区 较近。(6分) (2)日本侵略中国,国难当头之际(4分);统一华侨力量;支援中国抗日。(4分) (3)南洋地区得到了开发;华侨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4分) (4)农业发展条件:气候高温多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6分)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力充足,国家政策支持。(6分) (5)南海海域面积广阔,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空间资源。(任答两点即可。)(4分)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4分) (6)(10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政府根据海南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实际情况,决定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5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这一意见,把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将会创造新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海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推动东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分) (7)(10分)①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3分) ②有利于扩大海南和东盟的合作,对我国实行市场多元化,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3分) ③有利于在国际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2分) ④发展海南与东盟的对外贸易,不仅使双方都能获得各自的经济利益,也将对我国和世界贸易的发展也产生积极影响。(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率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惟拓拔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

                               ——《贞观政要》

材料二:法国学者吉尔·德拉努瓦所言:“民族主义是一种非常有弹性,甚至变幻无常的意识形态。它既可以用于肢解国家,又可以用于建立国家;既可以用于建立普救说,又可以用于激发地方主义……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外壳。”

——〔法〕吉尔·德拉努瓦:《民族主义:七头蛇从未消灭》  

材料三:德意志文学的目的在于点燃“每一个德国人心中隐藏着的爱国主义火焰”,“在散乱的‘日耳曼尼亚’人中激发起只有伟大、高尚、勇敢和进步的人民才具有的那种共同体精神”。                    

——德国诗人和小说家维兰德(1733—1813)

德国人的祖国是什么?“是普鲁士?是士瓦本?是葡萄映红的莱茵河畔?是海鸥翱翔的波罗的海沿岸?噢,不!不!不!他的祖国必须更大。”                                          

——德国诗人阿恩特《德国人的祖国是什么?》

材料四: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在国际经济关系层面,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以国家为载体的经济民族主义。西方的发展经济学认为,“最简单地说,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国家的这样一种愿望:在世界经济范围内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运,以及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行使主权,决定谁可以开发自然资源,谁可以参与各经济部门的活动”。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看,冷战后民族主义是许多非单一民族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构建民族国家的失败。

                       ——程人乾:《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纵横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给事中杜楚客言论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民族主义倾向;唐太宗是怎样克服这一民族主义倾向的?有何积极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世界近现代史一例说明民族主义用于肢解国家、用于建立国家、用于激发地方主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对德国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30-40年代民族主义的不同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10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冷战结束后民族国家构建失败的史实两例并分析其失败原因。(8分)

 

 

查看答案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挑战主要是(  )

A.对外国资本的严重依赖              B.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的空前压力

C.地区保护主义的障碍                D.劳动力成本增加和福利投入过高及失业压力

 

查看答案

“当一座大厦靠两根柱子支撑而其中一根被抽掉的时候,大厦就会倾倒,然而,苏联的解体并没有证明这个建筑学原理。”这主要是因为(  )

A.俄罗斯的崛起继续与美国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

B.欧盟推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威胁美国的霸主地位

C. 中国成为继苏联之后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核心

D. 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1672年在巴黎出现第一本介绍服装式样的刊物《风流信使》,向世界各地传递巴黎的时装信息。影响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有:

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②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

③缝纫机的发明        ④世界各地区的封闭、孤立日益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一场战争,中国军队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中开赴前线。对该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战争的爆发延缓了中国的统一进程

B.大批解放牌汽车支援前线

C.战争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D.是美军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的侵略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