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创立有关的是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
原料来源 |
半成品加工 |
假发制造 |
包装材料 |
组装地点 |
中东国家 |
中国台湾地区 |
日本 |
美国 |
马来西亚、印尼 |
请回答:
(1)该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开启这一趋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严重污染的铁矿石厂转至菲律宾。这件事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别国,不致危害本国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赖于贵《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
(2)你是否也认为材料所言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2分)
材料三 见右图,反全球化者的示威游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不该反对全球化。(4分)
(4)你认为中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2分)
(12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英国和苏联为例,简要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3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①简述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及其成因。(2分)
②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的标志性事件。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2分)
(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8分)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
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这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摘自岳麓版教科书
请回答:
(1)试将材料中揭示的因果关系在下列图中标示出来。(2分)
(2)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研究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需要从哪些方面搜集资料?(2分)
(3)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分)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4)河南、安徽、四川等省都是目前我国外出打工、就业人口较多的省份。你认为日本的做法为上述三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哪些借鉴?(2分)
(8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商、周时,工商业都由官府垄断。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工商业者。战国时期的手工艺者已经分工很细,有冶金工、陶工、木工、皮革工等。手工业者要“以械器易粟”、农民要“以粟易械器”,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大小地主剥削来的农产品,也要通过商人换取奢侈品。同时,全国各个地区的土特产,也要通过交换进行沟通。战国时,南方的土特产是木材、矿产和鸟兽等。东方的土特产是鱼、盐等海产和丝、麻等织品。北方的土特产是马、犬……,这些地区的土特产是相互交流的。
——《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商、周时期的工商业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商业有什么不同?(2分)
(2)作者认为当时的市场有什么作用?(2分)
(3)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请以明清时期为例,说明其商业政策及其后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