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五四运动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泛传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五四运动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泛传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着某些契合点。近年来,关于《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素,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团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李大钊在1919年7月《每周评论》上发表的《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提出:“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根萌,都纯粹是伦理的。协合与友谊,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就可以发现出来社会主义者共同一致规定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协合、友谊、互助博爱的精神,就是把家族的精神推及于四海,推及于人类全体的生活的精神……”同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到:“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的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材料四: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1)材料一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大同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政策由此发生了怎样变化?(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对大同思想有何新发展?为此李大钊所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10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各是什么?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11分)

 

 

( 1)特征: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生产资料全民公有制;实现公平、公正。(3分) 背景: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民主政治发展;工人运动高涨;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产生。(5分)  (2)孔子:大同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平均思想。(2分) 孙中山新思考:认为中国传统的大同世界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基本一致。(2分)   变化: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4分) (3)发展:着眼于全世界(1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融入了社会主义的成分(2分)提倡友谊、互助、博爱的精神(1分);主张既改造人类的经济组织又改造人类的精神(2分)。(共6分)   实践: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4分)  (4)第二次结合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成果:形成毛泽东思想。(4分)   成果: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形成邓小平理论(2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分)和科学发展观(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文明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B.国家、地区之间对抗日益激烈

C.全球剧变引起世人忧虑                 D.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开始形成

 

查看答案

《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                        

①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适应 

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条件

③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面是从“一五”(1953~1957年)到“二五”(1958~1962年)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化示意图。对这种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

B.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农业生产

C.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增加主要是“左”倾路线下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D.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下忽视商品经济的结果

 

查看答案

山西平遥是晋商的发源地。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此诞生,随后它在中国很多省设有分支机构,到19世纪40年代,其业务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

C.山西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             D.新型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