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徒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
一一《辽史·营卫志》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一一(元)许衡《鲁斋遗书》
(1)材料一反映了辽国的哪些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辽是如何实行“因宣为治”的?(2分)对辽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8分)
(4)综上,从辽国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32分)
材料一:“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也”。
一一《艺文类聚》卷六三引《博物志》
材料二:……遂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总管五均的官)。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三:“扬州常节制淮南十一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州之迁徒贸易之人,位还皆出其下。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
一一《平山堂记》
材料四: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替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五:北宋东京城
街南桑家瓦子①,……其中大小勾栏②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注释】①瓦子:宋代城市中的民间娱乐场所的总称。②勾栏:各个具体游乐场所、剧场,因四周围以栏杆、故名。
(1)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古代城市的职能有何变化?(6分)
(2)材料四、五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8分)
(3)与材料二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6分)
(4)材料六中反映北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8分)
(5)阅读材料二至材料六,你对我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有何认识?(4分)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 )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下列各项中,属于成吉思汗的业绩是 ( )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 B.定国号为元
C.灭亡南宋 D.实行行省制度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以上材料反映宋初统治者在集中军权方面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 )
A.强干弱枝 B.防止武将专权 C.内外相制 D.加强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