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20分)
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值得注意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较新提法出现在《建议》全文中。《建议》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预示着,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大投入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更多穷人将分享到改革果实”。分析人士说,让最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弥合贫富和城乡差距,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中国古代,许多政治家也关注过贫富差距问题,也试图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就已经有过这方面的尝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彼富宝为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不愿者不强焉。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谷麦,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息富民之贪暴也。
——《宋会要辑稿·良贷》
材料二: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才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资以保其生也。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材料三:变法前,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法。
材料四: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
祸首。 ——《廿二史札记》
(1)材料一是什么法令?(2分)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达到了怎样的效果?(2分)
(2)材料二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2分)而当时实际原因又是什么?(2分)
(3)王安石变法中,体现其材料三的理财方针而采取的措施还有( )(2分)
①市易法;②募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农田水利法;⑤保甲法;⑥将兵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4)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2分)
A、国家与官僚地主阶级的矛盾 B、官僚地主与中小地主的矛盾
C、农民与国家的矛盾 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5)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评论材料四的观点。(6分)
下列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现象中,体现了“关注民生”政策取向的是( )
①秦朝以法为师,以吏为师 ② 唐朝完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③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 ④ 元朝实行行省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年号纪年是中国文化的特有现象,下列与年号无关的历史概论是( )
A.太初历 B. 贞观之治 C. 绍兴和议 D. 靖难之役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对西部地区的管理和开发,率先考虑的问题大多是( )
A. 推行和亲政策 B. 推行垦荒屯田 C. 设置管理机构 D.发展民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