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无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材料三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

材料四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经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电的利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为何明朝前期以前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世界?(6分)

(2)列举中国古代三项早于西方千年的科技成就。(6分)

(3)被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中最卓人物是谁”是谁?(2分)其主要成就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三、四,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迈开近代化的步伐的原因。

(6分)

 

(1)(1)现象:中国在1至15世纪(或秦汉至明朝前期)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6至19世纪中期(或从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科技落伍了。(4分) 领先原因:封建社会处在上升时期,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交流频繁;不断吸取外来文明。(6分) (2)春秋战国时期,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早西方2000多年;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早西方1700多年;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早西方1600多年。(6分) (3)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是沈括;主要成就是梦溪笔谈、十二气历。(4分) (4)印刷术改变了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受教育的状况,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变成新教的工具”。罗盘针促 进了欧洲新航路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一定的作用。(6分) (5)原因:A、明清时期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 B、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清朝还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C、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窒息了学术空气,使知识分子不无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D、当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中国封建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总之,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使中国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值得注意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较新提法出现在《建议》全文中。《建议》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预示着,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大投入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更多穷人将分享到改革果实”。分析人士说,让最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弥合贫富和城乡差距,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中国古代,许多政治家也关注过贫富差距问题,也试图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就已经有过这方面的尝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彼富宝为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不愿者不强焉。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谷麦,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息富民之贪暴也。

——《宋会要辑稿·良贷》

材料二: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才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资以保其生也。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材料三:变法前,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法。

材料四: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

祸首。                                                        ——《廿二史札记》

(1)材料一是什么法令?(2分)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达到了怎样的效果?(2分)

(2)材料二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2分)而当时实际原因又是什么?(2分)

(3)王安石变法中,体现其材料三的理财方针而采取的措施还有(      )(2分)

①市易法;②募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农田水利法;⑤保甲法;⑥将兵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4)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2分)

A、国家与官僚地主阶级的矛盾       B、官僚地主与中小地主的矛盾

C、农民与国家的矛盾               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5)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评论材料四的观点。(6分)

 

查看答案

下列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现象中,体现了“关注民生”政策取向的是(   )

①秦朝以法为师,以吏为师     ② 唐朝完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③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         ④ 元朝实行行省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年号纪年是中国文化的特有现象,下列与年号无关的历史概论是(   )

A.太初历  B. 贞观之治  C.  绍兴和议  D.   靖难之役

 

查看答案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查看答案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